随着年龄的增长,生活节奏越来越快。越是忙于生活上的事情,就越是怀念当初慢节奏的生活。慢慢做事情的样子可真让人憧憬。

  一次契机,我从心脏的工作机制中看到了生活应有的常态。心脏,看似无时不刻地跳动,看似全天无止境地工作。难道心脏就不会累吗?是什么让心脏可以长时间地跳动?在看似繁忙的工作中,心脏有着它自己的工作技巧。在白天,心脏大约每 0.9 秒跳动一次。其中,约 0.3 秒的时间在收缩, 约 0.6 秒的时间在舒张。在睡觉时,心脏大约每 1.2 秒跳动一次,其中,约 0.3 秒的时间在收缩, 约 0.9 秒的时间在舒张。这也就意味着,看似忙碌的心脏,其实大部分时间在休息,也只有这样,心脏才能在人的一生中持续跳动,这也是人类的寿命相对较长的原因之一。通过心脏的工作机制,我又可以收获些什么呢?

  我称之为精力调控,把原来均匀地分配精力换成按需调节精力。比如,在写线性代数的作业时,抄题目并不是一件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,这时候就可以放轻松一点;思考如何解决题目是一件比较消耗精力的事情,这时候就需要紧张一点。但是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,需要时刻有一个大局观念,或者称之为一个可调节的状态。在最开始实践我的这个想法时,我常常忘记收敛自己的精力,结果上了一节课就已经很累了。当然,相比我那些精力旺盛、身体强壮的同学而言,精力调控是不需要的。奈何,我只是个身体虚弱的宅男,如果不靠这些『歪门邪道』,怕是要在课上睡着。

  这也不是我吃太饱做出的思考,在某些情况下还是很有用的,比如熬夜之后。希望这个方法能让我在这个膨胀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价值,而不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疲于因对快节奏的生活。对精力的调控也是对生活的调控吧。